中文 / English

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赵伟利教授课题组在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发表了利用检测内源性过氧亚硝酸荧光探针检测诊断抗结核药物引发肝损伤的研究论文

来源: 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日期:2021-10-11   浏览次数:

近期,赵伟利课题组在小分子荧光探针检测中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以“Endogenous peroxynitrite activated fluorescent probe for revealing anti-tuberculosis drug induced hepatotoxicity”为题,在国际化学期刊Chinese Chemical Letters(IF = 6.779)上发表。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16/j.cclet.2021.09.046



吡嗪酰胺(PZA)、异烟肼(INH)和利福平(RFP)都是临床常用的抗结核药物,长期用药可能导致严重的肝损害和毒性。肝脏中产生的过氧亚硝酸盐(ONOO水平一直被认为是诊断和评估药物性肝损伤的生物标志物之一。我们基于课题组开发的BODIPY染料,构建了一个可快速灵敏检测和成像ONOO的荧光探针(BDP-Py+)。利用这个探针,在肝损伤细胞和小鼠模型中诊断和评价了对乙酰氨基酚、异烟肼和吡嗪酰胺引起的肝毒性,并首次揭示了抗结核药物吡嗪酰胺诱导肝损伤的机制。与现有的血清酶检测和H&E染色法相比,我们的探针可以通过监测ONOO水平的上调,在肝脏实质性病变之前实现对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总的来说,这项工作将促进对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发病机制的认识,为药物性肝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工具。

实验室博士研究生王楠楠和硕士研究生王瀚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和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的资助。

 

【上一篇】:程纲教授课题组在Nano Energy上报道通过集成摩擦电等离子体和气体离子栅石墨烯晶体管的自驱动人工突触机械触觉传感系统

【下一篇】:贾瑜教授课题组马东伟副教授与实验课题组合作在《德国应用化学》上发表研究成果

微信订阅号

地址:中国郑州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开封河南大学金明校区

邮编:475004 电话:0371-22357375 E-mail:lb02@henu.edu.cn
研招办电话:0371-22687369

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蓝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