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媒体掠影

媒体掠影

《河南科技报》杜祖亮:科研的捷径是坚持

来源: 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日期:2021-08-29   浏览次数:


河南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杜祖亮。(资料图片)



杜祖亮(左三)在与青年教师进行学术交流。(资料图片)



杜祖亮(右三)在对硕士研究生进行指导。(资料图片)


杜祖亮是一位在纳米世界内潜心研究且不断有所突破的学者。他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双模板仿生矿化材料合成新方法,建立了系列纳米结构构筑技术,研制了基于表面肖特基势垒的光电纳米器件。他基于纳米有序结构的光电增强研究,为发展高效能薄膜太阳能电池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开辟了新途径。

潜心研究获专利

1991年,杜祖亮从吉林大学毕业后到河南大学工作,在党鸿辛院士和朱自强教授的带领下,依托于凝聚态物理、高分子化学与物理重点学科,在“固体表面实验室”和“高分子化学研究室”的基础上组建了河南省高等学校“润滑与功能材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001年被河南省科技厅批准组建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更名为“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2003年被教育部批准建设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在实验室发展的基础上,杜祖亮逐渐成长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牵头人、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他现任河南大学材料学院院长、高效显示与照明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先后主持完成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前期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纳米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教育部高校科技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SCI学术论文200余篇。鉴定成果7项,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招收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60余名,其中2人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项目支持,为河南省的国家级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围绕河南省区域经济对新一代高效显示与照明技术的重大需求,他带领科研团队研发了量子点材料制备和纳米结构设计等关键核心技术,大幅提高了红绿蓝三色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的发光效率,达到了实用化指标。QLED的发光效率、亮度和寿命等关键指标居于国际领先水平,在《自然·光子学》上发表相关成果,并入选“2019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研究成果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简报形式上报中共中央办公厅等中央部门。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下,河南省政府专门下发省长办公会议纪要,要求加大研发力度、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该研究成果可为河南省光电信息产业发展和升级提供核心支撑。

多年来,杜祖亮一直从事高效能光电材料与器件研究,在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组装以及光电性能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合分子组装(化学法)和纳米压印技术(物理法),建立了具有自主产权的纳米结构材料构筑技术,实现了纳米结构的大面积低成本制备。搭建了三类特色研究平台,实现了微纳区的光电检测。基于这些自行建立的独具特色的研究平台,他系统研究了纳米结构材料的光电性能,建立了低维半导体纳米结构受控表面态的表面势垒物理模型,发现并阐明了纳米结构光电增强、跨膜光电荷转移以及高效光电分离等现象,为发展高效能光电材料和器件建立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全新的技术路线。同时也为吉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湖北大学、郑州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所等多个科研单位的学者提供了研究支持。

纳米结构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是发展高效能纳米材料与器件的基础。基于多年工作积累,他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低维半导体纳米结构的光电性能研究,发展高灵敏度纳米传感器。二是具有光伏增强效应的多尺度有序结构材料研究,发展结构增强型高效能薄膜太阳能电池。三是高效能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研究,发展新一代平板显示与照明技术。

醉心科研 无私奉献

在杜祖亮的带领下,他所在的实验室先后成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聚集和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团队。

杜祖亮不计个人得失,兢兢业业,醉心于科研创新。创新路上,夹杂着汗水,折射着光芒!作为一位领头人,他善于谋划新思路,凝聚了一支基础与应用并重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研究团队,不断带领自己的团队冲击更高的目标。他注重人才培养,甘为人梯,为青年才俊的成长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他特别注重科研平台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经过多年的努力,完成了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教育部工程技术中心为主要依托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平台的构建,建成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和河南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依托这些科研平台聚集和培养了包括黄河学者、校特聘教授在内的一大批科研人才。2012年他带领的团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项,获批科研经费800余万元,实验室纳米铜润滑油添加剂科技转让项目到账资金800万元。

团结团队 努力拼搏

实验室工作极其辛苦。他常告诫青年教师和研究生不要分八小时内外,不然就干不了科学研究。他从来不分八小时内外,在实验室干到凌晨四五点钟是常有的事,在他课题组工作的青年科研工作者都知道,他们通常会在凌晨四五点钟收到邮件。

在带领研究团队努力拼搏的同时,杜祖亮十分注重科研团队的文体活动,让每个科研人员能够在团体活动中得到放松、学会协作配合、增强集体荣誉感。他牵头成立了“河南大学教授足球队”,他每个周日下午只要能够挤出时间,就会和足球队的队员们集合练球。

他用一句幽默而朴实的语言阐述了足球。他说:“不会踢你会跑吧,你就记住,前面有球就踢,没球就跑。”他用这句话将实验室里一位刚从美国回来、从未接触过足球的年轻教授,变成了比自己更狂热的球迷。

他经常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诫和鼓励青年科研工作者: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困难,只要心存高远的志向和目标,在困惑和困难面前坚持再坚持,只要有超越常人的恒心和毅力,咬定目标不放松,终究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依托平台 培养人才

作为实验室的负责人,杜祖亮不仅要自己出成果,还要带领实验室发展。

要发展就得有优秀人才,但人才从哪来?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怎样聚集人才?杜祖亮有自己的思考。

吸引人才就像搞对象,要两相情愿才行。杜祖亮认为,经济落后地区的人才基本都是外流的,引进不是不可能,但那就像想靠买彩票发财,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态的手段应该是致力于自主培养。

2012年,他在实验室启动实施了旨在培养高层次人才的“A计划”,确定了5名40岁以下的年轻学者为首批“A计划”人选。实验室在博士及硕士研究生招生、经费使用、专业平台建设、大型仪器购置等资源配置上,全方位给予倾斜支持,助力年轻人才的快速成长。如今,这5人中已有两位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的资助。

随着实验室的不断发展,研究队伍也不断壮大。但实验室十几个课题组研究方向过于分散,形不成合力,成为另一个难题。杜祖亮制定了新战略——打“歼灭战”,放弃“游击战”,聚集队伍,统一方向,优化资源配置,围绕重要方向进行大规模集中攻关。2014年,实验室实施了跨课题组的“首席科学家项目计划”,围绕6个首席科学家项目建立相应科研平台,并重点建设其中的3个平台。

通过这样一个机制,结合之前的“A计划”,把“人才培养、团队组建、平台建设”有机统一起来,这样就可以实现“标志性成果、高层次人才、特色方向”的高度统一。杜祖亮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明确目标,集中力量,重点突破。发扬钉钉子精神,一件事情干到底。”

“科研的捷径其实很简单,就是坚持,长时间的坚持。”杜祖亮说道。 (河南科技报 石雨鑫)


《河南科技报》整版报道


【上一篇】:河南这位教授:成果被上报至中央部门,省委、省政府高度关注!

【下一篇】:《河南科技报》:栽下科技树 引来金凤凰——河南大学科技协会努力做好本职工作为经济发展作贡献

微信订阅号

地址:中国郑州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开封河南大学金明校区

邮编:475004 电话:0371-22687375 E-mail:Yuanban2023@163.com
研招办电话:0371-22687369

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蓝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