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

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进展与现状(12月9日)

来源: 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日期:2016-12-07   浏览次数:

报告题目:铜铟镓硒薄膜太阳能电池技术进展与现状

报告人: 孙云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工作单位:南开大学 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报告时间:2016年12月09日(星期五)上午10:00-11:00

报告地点: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三楼会议室

欢迎光临!

报告人简介:

孙云,1955年3月生,1982年2月毕业于南开大学物理系电子物理专业,现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兼任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及薄膜专委会委员,天津市真空学会理事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光伏专委会委员,物理与化学电源国防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太阳能学报》、《太阳能》、《真空》期刊编委。 自1987年至今一直从事薄膜太阳电池材料、器件、工艺设备的综合性研究开发工作,多年在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和物理电子学学科方向上进行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技术开发。在“七五”至“九五”期间,连续参加或主持国家科技攻关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4项,取得11项成果,研究PECVD沉积非晶硅薄膜与微晶硅薄膜材料机理,以及电池器件结构,1990年研制出400cm2非晶硅太阳 电池单结组件转换效率为7.88%,27片连续制备平均效率7.2%;1994年研制400cm2双结叠层非晶硅太阳电池组件效率为8.28%;1996 年转向化合物半导体薄膜太阳电池研究,担负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铜铟硒太阳电池的开发研究”课题的主持人之一,另外主持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与重点基金各 一项, 1999年研发铜铟硒太阳电池转换效率达到9%;2001年以后,分别主持国家“十五”863重点课题、973子课题,以及天津市重大科技攻关 等5个项目。组织团队在铜铟硒太阳电池材料与器件结构的基础研究及工程化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自主研发设备与工艺,以全部国产化研制的玻璃衬底小面积电池效率达到15.3%,不锈钢衬底柔性电池达到12.1%;采用低温沉积技术在聚酰亚胺衬底上制备出柔性轻质CIGS薄膜电池转换效率达到12.1%。主持开发的国家863铜铟镓硒太阳电池中试基地,研制的804cm2玻璃衬底CIGS薄膜太阳电池组件转换效率达到7%,指导完成了19篇博士论文及14篇硕士论文,国内外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

【上一篇】:李泓:固态电池研发进展12月21日(星期三)

【下一篇】:新能源与信息材料协同研讨会

微信订阅号

地址:中国郑州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开封河南大学金明校区

邮编:475004 电话:0371-22687375 E-mail:Yuanban2023@163.com
研招办电话:0371-22687369

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蓝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