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 English

研究进展

研究进展

武四新课题组在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报道CZTSSe太阳能电池

吸收层相变路径调控研究成果

来源: 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日期:2025-07-30   浏览次数:

近期,武四新教授课题组的研究成果《Phase evolution regulation of CZTSSe absorbers via a ZnO blocking layer enables 14.45% efficient kesterite solar cell with a low VOC deficit》在Energy Environmental Science上发表。目前该杂志影响因子为30.8JCR分区一区。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9/D5EE02706C

CZTSSe吸收层在硒化过程中复杂的相变路径,会引发大量二次相和深能级缺陷的形成,严重阻碍了CZTSSe太阳能电池效率的进一步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武四新课题组通过在CZTS前驱体上实施ZnO界面阻挡层,以调控硒化前期CZTSCZTSSe的相变路径。该阻挡层在低温下可以保持稳定,有效地防止了前驱体和低浓度硒之间的接触和反应,从而抑制了复杂的相演化路径。随着温度的升高,ZnO层逐渐分解并扩散消失,使CZTS可以在高温下直接与高浓度Se反应,发生一步相变,形成纯净的CZTSSe相。通过该策略制备的CZTSSe薄膜,不仅结晶性良好、无二次相且具有更少的缺陷。因此,其带尾态效应和载流子非辐射复合被显著抑制,载流子传输和提取得到了有效增强。最终,实现了效率为14.45%VOC572.6 mVCZTSSe太阳能电池。这一研究成果为吸收层相变路径的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进一步提升锌黄锡矿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硕士生迟进进、中科院青岛能源所魏浩博士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储亮丽博士为论文共同第一作者,河南大学武四新教授、韩力涛博士和中科院青岛能源所崔光磊研究员、邵志鹏研究员为论文通讯作者。本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河南省科技厅和河南省教育厅经费项目的大力支持。


【上一篇】:Nature: 河南大学绿色InP基 QD-LED 材料与器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下一篇】:白锋教授团队在J. Am. Chem. Soc. 报道一系列类血红蛋白钴金属亚硝酰基化合物

微信订阅号

地址:中国郑州河南大学龙子湖校区、开封河南大学金明校区

邮编:475004 电话:0371-22687375 E-mail:Yuanban2023@163.com
研招办电话:0371-22687369

河南大学纳米科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版权所有@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 蓝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