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8月8-10日,河南大学建校105周年系列学术活动之“第三届材料化学亚太国际会议(APCCOM -2017)”在开封举行,会议由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办。来自中国、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70多家科研单位及高校的12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
第一部分 开幕式







8月9日上午,大会开幕式隆重举行。中科院理化所佟振合院士、江雷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常务副校长黄维院士,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Shengbai Zhang教授,原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部副主任梁文平教授,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刘先省教授以及全体与会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开幕式由特种功能材料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杜祖亮教授主持。
刘先省在开幕式上致辞,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诚挚的欢迎。他首先简要介绍了河南大学和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他表示,在教育部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几代学人的不懈努力,特种功能材料实验室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以及服务社会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学校的“双一流”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2017年正值河南大学105年校庆,材料化学亚太国际会议的举办将为我校校庆添上精彩的一笔。最后,他对各位专家长期以来对河南大学建设与发展所给予的指导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希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和支持学校的发展。
佟振合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祝愿会议圆满成功。他回忆了早年间造访开封时的情景,对过去几十年里开封市和河南大学的发展表示祝贺。
黄维院士在开幕式上致辞,感谢河南大学为会议召开所做的努力。他说,我国化学和材料学科在国际上已经占有一席之地,希望通过这次会议,展示我们这个领域的最新进展,今天也欣喜地看到一大批国内外非常活跃的中青年专家参加本次会议,祝愿本次会议圆满成功,并祝愿河南大学在“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焕发青春,取得新的成就。
开幕式最后,在黄维院士的提议下,由杜祖亮教授主持,全体与会代表为在8日晚四川九寨沟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
第二部分 大会报告

黄维院士主持大会报告
随后,黄维院士主持了大会报告阶段。佟振合院士、江雷院士、Shengbai Zhang教授分别作了大会报告。

佟振合院士作大会报告
佟振合院士的报告“Photocatalytic Splitting of Water intoMolecular Hydrogen and Oxygen”讲述了太阳能催化分解水方面的研究历程与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他们研究小组最近几年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和制氧等方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展示了他们利用半导体量子点作光敏剂和催化剂,通过太阳光光解水高效、稳定地制氢、制氧等一系列令人振奋的精彩工作。

江雷院士作大会报告
江雷院士的报告“Smart Interfacial Materials fromSuper-Wettability to Binary Cooperative Complementary Systems”用幽默的语言、丰富的例证与大家分享了二十多年以来在科研思想、科研选题、科研方法、科研合作和论文撰写方面的感悟。他从“道法自然”谈起,详细讲述了如何在向自然学习中提炼科学问题,系统地回顾了自己“二元协同”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历程,展示了近年来他带领团队基于这一思想,在一系列仿生智能超浸润界面材料设计、制备及应用等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他特别强调,科学研究要瞄准国家重大需求,要“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真正做到原始创新。他还鼓励年青学者,在高度凝炼自己研究方向的同时,要持之以恒、长期坚持,十年磨一剑。

Shengbai Zhang教授作大会报告
Shengbai Zhang教授的报告“Chalcogenide Perovskites forPhotovoltaics and Beyond”介绍了太阳能电池材料近二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并从太阳能材料对自身能隙的特殊要求出发,介绍了对新型硫基钙钛矿材料作为太阳能电池材料具有良好性能的理论预测和实验验证,从拓扑学和量子力学的角度指明了外尔半金属对材料的具体要求。

大会报告会场
第三部分 分会报告
8月9日下午至8月10日下午,包括30余名长江学者/国家杰青、30多名国家优青等在内的与会专家带来70余场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与会代表积极提问并热烈讨论,共同探讨相关学术问题及材料化学的未来发展,为大家奉献了一场学术饕餮盛宴。此次高水平学术会议的举办必将进一步加强学者间的广泛交流,促进材料等相关领域的快速发展。

汪鹏飞研究员主持分会报告

香港城市大学张文军教授作题为《The Application of Two-Dimensional Transition Metal Dichalcogenides in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的报告

中科院化学所王春儒研究员作题为《Biomedical Applications of Fullerenes and Metallofullerenes》的报告

北京大学张锦教授作题为《Growth of Horizontal (2m, m) Carbon Nanotube Arrays using Designed Catalysts》的报告

中科院化学所宋延林研究员作题为《Green Printing Technology for Manufacturing Functional Devices》的报告

南京大学胡征教授作题为《From Carbon-Based Nanotubes to Nanocages for Advanced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的报告

国家纳米中心唐智勇研究员作题为《Nanosca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Emerging Materials for Catalysis》的报告

中科院化学所宋卫国研究员作题为《高性能催化剂》的报告

清华大学王训教授作题为《Sub-1nm Ultrathin Nanocrystals》的报告

北京大学彭海琳教授作题为《Novel Air-Stable Ultrahigh-Mobility Semiconducting 2D BOX》的报告

北京大学肖立新教授作题为《Highly efficient blue OLED》的报告

首都师范大学付红兵教授作题为《钙钛矿微纳晶体激光及其阵列结构》的报告

北京理工大学邹炳锁教授作题为《The Microluminescence Spectra and Magnetic Exciton in II-VI Diluted Magnetic Semiconductor Nanostructures》的报告

吉林大学邹勃教授作题为《Scandium-Based Luminescent Nanomaterials》的报告

兰州大学张浩力教授作题为《Design N-heteroacenes for Ambipolar 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s and Single Fission》的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赵强教授作题为《Phosphorescent Transition-metal Complexes with Tunable Triplet Excited-State Properties for Optoelectronic Applications》的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黄进教授作题为《Structure and Properties of Triazole-Curing Energetic Materials and Nanocomposites》的报告

北京大学徐东升教授作题为《高效太阳能-化学能转化》的报告

北京科技大学姜建壮教授作题为《Sandwich-type Tetrapyrrole Lanthanide-based Single Molecule Magnets》的报告

中科院过程所王丹研究员作题为《Metal Oxide Nanostructural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的报告

澳大利亚南澳大学、吉林大学汪大洋教授作题为《Unravelling the Molecular Origin of Surface Hydrophilicity》的报告

复旦大学吴伟教授作题为《Probing in Vivo Fate of Nanoparticles Based on Environment-responsive Fluorophores》的报告

吉林大学刘冰冰教授作题为《Novel Superhard sp3 Carbon Allotrope from Cold-Compressed C70 Peapods》的报告

苏州大学刘庄教授作题为《Nanotechnology for Innovative Cancer Therapy》的报告

苏州大学唐建新教授作题为《Light Manipulation in Organic Optoelectronic Devices》的报告

郑州大学韩一帆教授作题为《Pd -Based Catalysts for Hydrogen Peroxide Synthesis Directly from Hydrogen and Oxygen》的报告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高雪峰研究员作题为《Bio-Inspired Interface Materials for Vapor-Liquid Phase Change Heat Transfer》的报告

苏州大学揭建胜教授作题为《Patterning of Organic MicroNano-crystals for High-Performance Optoelectronic Devices》的报告

南京工业大学董晓臣教授作题为《NIR Photosensitizers for Targeted Cancer Phototherapy》的报告

苏州大学封心建教授作题为《Rational Electrode Architecture Design for Rapid Charge and Mass Transport Properties》报告

河南大学杜祖亮教授作题为《High Performance Quantum Dot Light Emitting Diodes (QLED)》的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程群峰教授作题为《Bioinspired graphene-based nanocomposites》的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景明教授作题为《Supperwettability of Gas Bubbles and Its Application:From Bioinspiration to Advanced Materials》的报告

东南大学吴昊作题为《Anisotropic Magnetic Hydrogel for Tumor Theranostics》的报告

河南大学贾瑜教授作题为《Exploring 2D Materials in Group VI》的报告

河南大学申怀彬教授作题为《Non-blinking Quantum-Dot- Based Light-Emitting Diodes》的报告

厦门大学侯旭教授作题为《Bioinspired Multi-Scale Pores and Channels Systems》的报告

山东大学夏海兵教授作题为《Revitalizing Frens Method to Synthesize Uniform, Quasi-spherical Gold Nanoparticles with Deliberately Regulated Sizes from 2 to 330 nm》的报告

苏州大学张桥教授作题为《Colloidal Synthesis and Applications of All-Inorganic Perovskite Quantum Dots》的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黄小勇教授作题为《Lanthanide-doped Upconversion Nanoparticles Controlled Synthesis and Emission Tuning》的报告

浙江大学柏浩教授作题为《Bidirectional freezing technique from architectural control to biomimetic functional materials》的报告

郑州大学李顺方教授作题为《单原子催化剂工作机理及调控》的报告

中国科技大学季恒星教授作题为《Covalently-Connected Carbon Nanostructures for Current Collectors in both the Cathode and Anode of Li-S Batteries》的报告

中科院理化所董智超教授作题为《Superwettability Controlled Overflow》的报告

中科院物理所李冬梅教授作题为《Materials, Interface Engineering and Charge Transport of Perovskite Solar Cells》的报告

中南大学刘敏教授作题为《Nanotip-defined high local electric fields accelerate CO2 reduction heterogeneous catalysts》的报告

天津大学曹墨源教授作题为《Applications on Bio-Inspired HydrophobicHydrophilic Cooperative System》的报告

理化所王京霞研究员作题为《Electrowetting-Induced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Metal-Organic Inverse Opals towards a Water-Lithography Approach》的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刘欢教授作题为《Bio-inspired Controllable Liquid Transfer by Topological Asymmetric Fibers》的报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赵勇教授作题为《Multistructured Functional Nanofibers》的报告

东南大学赵远锦教授作题为《Bioinspired Wettability Materials from Microfluidics》的报告

武汉理工大学周亮教授作题为《Silicon Oxides A Promising Family of Anode Materials for Lithium-Ion Batteries》的报告

理化所王鹰研究员作题为《Thioxantho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Application for QLEDs》的报告

中山大学田雪林教授作题为《Directional Fluid Transport through Janus Membrances》的报告

青岛科技大学刘健教授作题为《Enzyme Inspired Biomimetic Nanocatalysis》的报告

中科院化学所李明珠副研究员作题为《Bioinspired Photonic Structures for Highly Efficient Luminescence》的报告

理化所吴雨辰博士作题为《Superwettability Based Fabrication of Organic Functional Materials》的报告

郑州大学郭海中教授作题为《Effects of Oxygen Vacancies in the Perovskite Solar Cells and Photocatalysts》的报告

中国海洋大学赵媛媛作题为《Advanced Materials and Technologies of Nanocrystalline Sensitized Solar Cells》的报告

河南师范大学武大鹏副教授作题为《Catalytic Materials for the CEs of Sensitized Solar Cells》的报告

河南大学王渊旭教授作题为《Theoretical Study of Zintl Compounds as High-thermoelectric Performance Materials》的报告

河南大学王华教授作题为《The Construction of Thiophene-based Helices》的报告

河南大学李国强教授作题为《Anisotropic Photocatalytic Properties of Oxide Photocatalyst 》的报告

河南大学程纲教授作题为《The UV Light Photodetector Based on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的报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许磊教授作题为《Mg and H Co-doping on ZnO Defect Modulation for High Performance Thin Film Transistors》的报告

河南大学武四新教授作题为《Elemental Precursor Solution Processed (Cu1-xAgx)2ZnSn(S,Se)4 Photovoltaic Devices with over 10% Efficiency》的报告

河南大学白锋教授作题为《Controlled Self-assembly of Porphyrin and Applications》的报告

分会报告会场
第四部分 交流与总结

佟振合院士致辞
在8月9日晚进行的交流总结中,佟振合院士致辞。他说,今天看到这么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中青年科学家汇聚本次会议,共同研讨材料化学最新进展,心情十分高兴。最近几十年,我国的化学和材料学科发展迅猛,涌现了一大批青年才俊,让人十分欣喜,我也亲眼见证了很多人才的成长历程,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推动我们国家的化学和材料学科取得更大的发展。材料化学亚太国际会议是在香港城市大学CS Lee教授的倡议下举办的,今天很遗憾他因为另有安排不能到现场,第二届由理化所举办,今天在河南大学举办,河南大学为此次会议的举办做了很多努力,非常感谢他们,相信本次会议会圆满成功。

江雷院士致辞
随后江雷院士致辞,愉快地回忆起当年从长春到北京给佟振合先生送审他的硕士论文的情景。他指出,青年人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要学会沟通和交流,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在研究方向上,要注重特色,走自己的路,注重向自然学习,做到“无中生有”。他特别强调,要发扬“钉钉子精神”,贵在坚持。他说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发展迅速,目前也急需各方面的人才,河南大学在引才用才上也不遗余力,提供了很好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实验室的发展。

梁文平教授致辞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原国家基金委化学部副主任梁文平教授致辞。他说当年受佟院士的指派到基金委化学部工作,亲眼见证了我国化学学科的发展,见证了包括江雷院士在内的一大批青年才俊的成长历程,感到十分高兴。他特别用开封花生包装袋上的一句——“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高度评价了江雷院士等我国科学家取得的创新研究。他说目前我国化学和材料等学科已走到世界前列,包括与会的更多更年轻的学者也迅速发展起来,未来将取得更大成就。他同时也指出,目前科研发展很不平衡,高层次人才高度聚集在北京等地区,河南等中西部地区人才匮乏、紧缺。像河南大学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为青年人才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空间,希望大家支持实验室的发展,积极推荐优秀人才到这些地方工作。

黄维院士致辞
黄维院士致辞,他说本次会议举办得非常成功,汇集了老中青几代学人。既有像佟院士这样的德高望重的老一辈科学家,又有像江雷院士这样的享誉国内外的中坚力量,更有一大批国内外非常活跃的中青年科学家参加本次会议,通过大家的研讨和交流,这次大会一定能促进我国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作为下一届材料化学亚太国际会议的主办方负责人,他简要介绍了西北工业大学的情况。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陕西西安,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研究型大学。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单位一起,为我国航天航空、大飞机等国家战略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作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目前化学、工程、材料、物理等4个学科群进入ESI国际学科排名前1%,材料学科进入世界排名前1‰。他专门提到在座的河南大学副校长刘先省教授也是西北工业大学的杰出校友,希望在场的和不在场朋友积极参加将于2019年举办的下一届材料化学亚太国际会议。

两位院士合影
会议期间,校党委书记关爱和看望了佟振合院士、黄维院士、江雷院士等专家,感谢他们长期以来对我校发展所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希望他们今后继续关心、关注河南大学的建设和发展。
本次会议内容涵盖了仿生界面材料、有机光功能材料、先进太阳能电池&光化学转换、高效发光显示材料与器件、生物成像&光动力/光热诊疗以及环境相关材料的最新进展及成果,为国内外材料、化学、信息、能源、环境与生物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一个交流最新研究成果的平台。本次会议的召开有利于参会者把握材料化学的发展动态,推进材料、物理、化学、生物、医学等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促进我国相关研究领域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材料化学亚太国际会议(APCCOM)”旨在为活跃在相关领域的专家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每两年举办一次。首届会议于2013年由香港城市大学在香港举办,第二届于2015年由中科院理化所在北京举办,本次是第三届。第四届将于2019年由西北工业大学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