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03日(星期二)上午,应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邀请,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赵旭研究员莅临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并做了题为“用于能源小分子活化转化的高效催化剂设计与机理研究”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会由材料学院副院长/特种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白锋教授主持,学校相关领域的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报告会。

随着全球性能源需求的增加以及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设计开发廉价高效的能源催化体系不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在产业化进程中都至关重要。赵旭博士从燃料电池中的铂催化剂展开,介绍了超薄铂镍合金原子层的设计,研究了铂催化剂原子排列方式与催化活性关系;设计了seeded-growth可控合成金属纳米晶的调控策略,形成了普适的方法学;以钴基电催化剂为例分享了他在电催化剂本征导电性调控、高稳定催化界面的原位构筑以及催化界面传质行为控制等方面的工作进展;最后从原子分子层次对小分子可持续能源催化转化体系进行精确设计与反应机理进行了展望性探究,对影响电催化能源转化效率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探讨。
到会的师生对报告内容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报告结束后提出了自己的问题和见解,赵旭研究员与师生们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此次报告会让同学们了解到了更多有关电催化剂的知识及原理。会后,在场师生以热烈的掌声感谢赵旭研究员的悉心讲解。
报告人简介:
赵旭,博士,郑州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学士(2009-201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2013-2018),2018年至今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化学系,博士后。主要研究方向是能源纳米催化材料的原子分子尺度设计与机理研究,2013年起先后发表SCI论文10篇,以第一作者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ppl. Catal. B: Environ.、J. Mater. Chem. A、J. Catal.、Chem. Commun.、Langmuir等发表论文8篇,4篇IF>10.0以上,2篇ESI高被引,总共被引用390余次,单篇论文他引次数达182次,1篇热点论文,2篇期刊封面,总影响因子>99。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中国专利3项,其中2项已授权。主持完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青年创新基金1项。部分研究成果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委刊《Science Foundation in China》、《物理化学学报》等刊物进行专题亮点报道,并被《人民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等多家国内主流媒体关注,并受邀担任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国际高水平期刊审稿人。